查看: 72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3贡嘎山区金银山失联事件还原

[复制链接]

34

主题

174

帖子

4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11:5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早,我们以为这只是一起简单的户外事故,直到深入了解后发现远远不止。

2月3日,在上海虹桥机场,当事人小鹰(户外ID)对朋友说:“向雪山飞去!”

2月13日,小鹰发布出山后的第二条朋友圈:“真诚感谢各位的帮助!”

2月18日,小鹰告诉《户外探险》:“有三个手指的第一关节是保不住了,要截肢。”



这是一起没有筹备多久的登山活动,在小鹰记忆里从计划到开始,行程也不过半个月左右。

起源是ID“哥还是泽麒的帅“在8264发起的一则AA约伴贴,同行的还有山友“火柴天堂”。

小鹰看了约伴贴,联系发起人商议行程时间,发觉合适后自愿加入。(户外AA约伴一般意义上意味着队伍没有领队,队友之间彼此只对自己负责)

如今打开8264搜索ID“哥还是泽麒的帅“的发帖记录,上述约伴贴已然删除,最新一条记录还停留在2018年3月:关于户外活动发起人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


这一次活动,出事了。

2月4日,除夕当天,在汽车站小鹰与两位同伴会合,草科起点一同出发,当天抵达子干沟口,扎营在海拔2850米处,一切正常。

2月5日,上午9点,从子干沟口营地出发,傍晚约7点10分,小鹰抵达海拔3450牛棚营地,头疼有些高反。

2月6日,三人抵达4700营地,扎营。

2月7日,上午9时出发,两名同伴在海拔4700营地出发后便与小鹰分开,之后双方山上再无看见。随后,二人在5200米处发生滑坠后选择下撤,在海拔5000米处冰河扎营。

2月8日,两名同伴继续下撤至海拔3450牛棚营地,未见小鹰。

2月9日,两名同伴抵达草科,联系不上小鹰。
(上述信息来源: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救援备忘录里同伴口述)


直到2月11日晚,小鹰的两名同伴依旧不清楚小鹰是在山上还是在山下。对外仍是宣称:“小鹰撤了没有给我们说”。

直到12日早上,上海的小鹰朋友们坐不住了,选择报警:”也是知道他有一定自保能力才抱有一线希望,换成其他人早放弃了“。


12日晚上20点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接到家属报警后介入,第一时间派出先遣队前往事发地与当地政府、公安组成联合救援工作组。

在经过18个小时的连夜奋战后,2月13日下午2点10分,联合救援队在海拔3200米河谷内发现失联人小鹰。当事人意识行为清醒,除左手指尖发黑外,无其他外伤。

这是四川山地救援极为高效的一次。


约3个半小时后,行动能力正常的小鹰在救援队员的陪伴下,返回到草科乡。(信息来源:2.13贡嘎山区金银山失联人员搜救报告,后文附全文)

在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的救援报告总结里,指出了两个不足:一是同伴发现问题后没有第一时间报案,耽误了一定的救援先机;二是事件双方对事件陈述有所出入,在救援进行时期对救援队产生一定误判。
我们试图搞清楚,三人结伴攀登高风险冰川型山峰,为何会在冰川上分开。但是很遗憾,小鹰的一名同伴一听闻是媒体记者,果断挂掉电话,拒绝采访。另一名同伴始终联系不上。

但我们从当事人小鹰口中获得了从2月7号至13号,这七天里,他一个人,发生了什么。

据小鹰回忆,前面的行程进展的较为顺利,行进至海拔4700米建立营地,第二天出发时候因为对线路认识的不统一,遂分开。抵达5200米时依旧没有见到两位同伴,也因为高反症状,不再坚持攀登。

小鹰将背包留在冰川上,利用手头仅有的四根冰锥和20米静力绳,绳降至一处冰裂缝内避风,扎不开帐篷,便铺开防潮垫与睡袋。
接下来他在冰裂缝中熬过两天,小鹰认为留在冰川上的背包足够显眼,队友经过时一定能发现。直到两天后仍不见同伴出现,便开始一人独自下撤。
真正导致冻伤的悲剧也是从这里开始,下撤路上又在海拔约5000米处扎营一宿,而这一晚大风吹走了睡袋与手套,使他艰难度过。此后开始连续下撤,走走停停。由于原上升路线是山林,没有水源,小鹰选择走另一侧的河谷,直到遭遇联合救援队。
此时,小鹰已5天没有进食,仅是喝水。尽管背包里还有一些食物,但小鹰表示没有进食的欲望。

小鹰此行携带的装备清单,登山技术装备和药物准备的较为齐全(还携带了地塞米松)。但是通讯设备缺失暴露出了严重问题。

没有对讲机。

没有即时通讯设备如卫星电话、海聊盒子等。

没有一个正常登山队伍该有的样子:冰川行进结组。过早的分开也导致失联后的束手无策。

没有对山峰信息的细致考量——出发前,小鹰甚至没有仔细阅读过金银山的攀登报告(18年由逍遥客探险首登),行进轨迹来自两位同伴的分享。

没有独立攀登技术型雪山的经验与能力——此前小鹰仅仅与朋友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攀登过四姑娘山三峰。

没有提前办理合法合规的登山行政许可,属于违规登山。

最重要的是:违背了“无兄弟、不登山”的常识,彼此之间缺乏深入的了解,小鹰甚至不了解两名同伴的攀登履历。

这是我们了解到的,第一起网络平台AA约伴技术型雪山攀登引发的救援事故。

活动前小鹰与两位同行者并无熟络关系,仅仅是网络约伴结识。

但是小鹰并不是一个户外小白。小鹰的朋友回忆,在他家附近公园里有个小基地,周末经常带人做绳索技术练习,还提供装备使用。工作日晚下班也常约人在滨江公园跑步,攀岩,教人如何完成马拉松,好些都是无偿的。

小鹰是一名马拉松“精英选手”,最近的全马成绩在3小时10分。他的攀岩运动攀能力在5.11左右(在业余攀岩者中还算不错),自身也是中国登山协会的中级户外指导员,具备徒步带队的经验。

或许,这也是小鹰没有彻底走丢,埋骨荒野的重要原因。

但是同样有他的朋友明白无误的直指小鹰缺乏安全意识,不按套路出牌,比如:“攀岩先锋不喜欢放置快挂”。

电话里,小鹰对《户外探险》表示:这是一个教训。谈及救援费用问题,小鹰表示具体花销都有明细,这是该接受的。

笔者却有些接不上话来,这个教训的代价可能有些惨重,不仅仅是经济上需要承担的两万多救援费用,还有可能失去的三根手指的第一关节?

小鹰话语间的冷静显得不平常,也许透过这次事故他看穿了一些人性。

特别鸣谢: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与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再难也要坚持
再好也要淡泊
再差也要自信
再多也要节省
再冷也要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74

帖子

4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11:58:24 | 只看该作者
附录:《2.13贡嘎山区金银山失联人员搜救报告》

一、事件概述:

2019年2月4日,除夕当天,四川甘孜州贡嘎山山区,户外爱好者张某(网名小鹰)与另外两名户外爱好者共3人结伴在金银山进行户外运动。2月7日上午9点左右,3人在海拔4700米的扎营地分为两队,小鹰一人在原地休息调整,另外两名户外爱好者继续向上攀登,期间两队失去通联,8号前进的两名户外爱好者回到海拔4700米营地未见小鹰,两人继续下撤,9号返回草科。按照行程计划,小鹰应在10日或11日出山,两名户外爱好者出山后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小鹰、问询当地人等方式打听小鹰的行踪未果。

12日上午,因小鹰朋友一直联系不上本人,于是选择报警求助。当天下午,草科乡政府接到报警后组织村民9人,从海拔3800米牛棚子向下的道路区域,骑摩托车以沿途问询的方式式搜寻未果。12日晚,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接到小鹰亲属报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派出所和甘孜州体育登山行政管理部门,获得救援许可。

12日晚,省山地救援总队与当事人亲属、朋友、网友等相关人员联系获取当事人信息,同时集结队员、搜集多方信息、分析搜救范围、制定搜救方案、分配任务、准备救援装备与物资。13日凌晨1点接到当事人亲属后,再次交换意见,2点40分,山地救援队第一梯队和当事人亲属一同连夜出发前往事发地。

救援队连夜出发。

救援队于清晨7点14分到达事发地附近的草科乡。同时,救援队指挥中心后台人员,继续搜集失联人员相关信息,为前方人员提供救援协调保障。

后台工作人员在追踪救援队员实时位置。

13日上午8点,省救援队将当事人亲属安置后,与草科乡书记对接,双方结合前方信息与后方信息做现场分析,结合前后方的所有信息,分析当事人情况,确定其可能存在的范围,制定初步搜救路线和方案。


11点20分,第一批搜救人员在获得许可后出发上山搜救。救援队伍分为两队,一队由当地村民在海拔3800米的牛棚子道路旁边稍远区域进行搜寻,一队由具有高海拔运动及救援经验的省山地救援总队队员前往海拔3800米以上区域进行搜救。

13日下午2点10分,省山地救援总队接到前方队员通知,联合救援队在海拔3200m的河谷内发现当事人小鹰,对其进行初步查体后确认,当事人意识行为清醒,除左手指指尖发黑,无其他外伤。随后所有救援人员沿计划路线下撤返回。

村民救援队在河谷搜寻。

13日下午16点45分,护送当事人返回草科乡,由当地120医护人员再次对其进行了身体状况检查。当晚8点,省山地救援总队与当事人及其亲属一同乘车返回成都,于14日凌晨0点后到达成都。至此,本次搜救任务结束。

关键事件时间线:
                        

二、省山地救援总队金银山搜救行动人员分工:


三、前方队员主要装备配置:

卫星电话、海聊救援定位通信系统、对讲机、指北针、当地地图、侦查无人机、登山技术装备、救援绳索、应急医疗用品、望远镜、车辆、防寒衣物护具、帐篷、睡袋、头灯、手电、炊具、食品等;

四、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金银山搜救行动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 第一时间启动山地救援应急响应预案,进行SAR山地搜救急迫度分析,测评结果为紧急响应,立即通知队员备勤。
2. 立即与当地派出所和甘孜州体育登山行政管理部门报备,取得出队许可。
3. 集结队员出勤,到达队部后,交互信息,进行事件分析制定重点搜救范围。
4. 队员调试、调配技术装备与医疗应急物品。
5. 与当事人亲属会合后,第一队前方救援队员连夜前往事发地。
6. 前方队员到达事发地,安置好当事人亲属后,与当地政府、派出所、向导对接,交互信息,制定初步搜救方案。

与派出所一线人员交互信息。

7. 后方人员继续与当事人的朋友和同伴联系,再次核实及获取更多关于当事人的性格、行为模式,技术装备、物资装备等信息,及时与前方队员交互信息,协助前方救援人员调整完善搜救方案。
8. 指挥批准按搜救计划开展搜救行动,前、后方队员通过卫星定位、卫星电话、海聊救援平台监控系统进行通联。
9. 救援队搜寻到当事人后,现场查体,同时向队部汇报情况,对当事人进行初步生命体征检查评估与紧急医疗救护。


10. 将当事人护送下撤到公路口,当事人乘坐车辆返回草科乡。
11. 与120医护人员交互当事人身体状况检查情况,将当事人交120医护人员再次进行身体状况检查。
12. 晚餐后,省山地救援总队前方队员与当事人及其亲属返回成都。
13. 救援任务执行期间,救援队受到“不作为”和“隐私泄露”两次舆论压力,给救援任务的进行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多方沟通协调下,顺利完成两次危机公关。

五、事件分析总结:

1. 由于参与本次户外活动的人员缺乏相应的通联装备和机制,行前计划不完善,导致事件发生。
2. 活动计划改变后,没有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和应对方案,行动双方只是单纯的按自己的认为去判断和行动。
3. 发现问题后没有第一时间报案,耽误了一定的救援先机。
4. 事件双方对事件陈述有所出入,在救援进行时期对救援队造成了一定误判。

六、写在最后:

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了解到,当天在与同伴分开后,当事人原地休息等待,经历了长时间等待,认为同伴在上方遇险,在耗尽物资后慢慢下撤准备寻求帮助。而上方的同伴返回后发现当事人不在现场,又无法寻找到他时,也认为当事人遇险,则快速下撤返回寻求帮助。当事人在下撤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状况造成了行程延误和装备丢失,使自己延困丛林,从而引发此次救援事件。

在此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提醒各位户外玩家,当我们进行户外运动时,无论是熟悉的朋友相约,还是临时组队,都应做好完善的行前计划,特别是在通讯联络方面。而在现场由于临时情况改变了原本的行程计划,就更要临时调整计划安排,以便后续活动的安全完成,同时也应该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进行3500米以上的技术性登山运动时,要依照《四川省登山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到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注册备案,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商业保险与通联器材。


2019年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与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联合海聊科技共同打造四川省户外运动卫星定位救援通信平台,并结合相关的救援配套体系,旨在为每一位在四川参与户外登山运动的朋友提供更安全、更全面的相应户外运动保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再难也要坚持
再好也要淡泊
再差也要自信
再多也要节省
再冷也要热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