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什么是成都?

[复制链接]

20

主题

51

帖子

1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23:3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烟火人间3000年

文 | 星球研究所

所有署名摄影师作品


没有多少人能有机会看到成都的全貌

这个城市面积广大

且时常笼罩在雾气烟霾之中

(2014年8月晨雾中的成都,左侧为339电视塔,摄影师@李珩)



在成都工作的江西籍摄影师嘉楠

决心用最“笨拙”的方法捕捉机会

他连续3年每天早晨6点

登上成都东侧的龙泉山

静候云开雾散

(龙泉山位置示意图,是观看成都全貌的最佳地点之一,绿色区域为现在的成都市域;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apbox)



2017年6月5日清晨

天气前所未有的晴好

嘉楠抓住机会一连拍摄32张照片

最终拼接出了一幅真正的成都全景图

之所以称之为“真正”

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城市风貌

而且还将成都两山夹一平原的基本地理格局

展现得一目了然


近处龙泉山万木并立、郁郁葱葱

远处7000米级的贡嘎、6000米级的幺妹

以及横断山脉的一众山峰都清晰可见

远近两列山脉之间

密密麻麻的人类建筑耸立在广阔的平原之上

规模宏大、生机勃勃

这便是拥有1600万常住人口的超级都市

成都

(长图预警,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拍摄于龙泉山凉风垭口,图中明显的街道为驿都大道;严格来说,成都的行政范围还包括龙泉山东侧的一部分;摄影师@嘉楠,标注@芈治林)







然而

即便全貌显现

成都依然有着诸多谜题待解

它深居中国西南内陆

没有沿海城市与世界接轨的便利

它远离航运发达的长江水道

没有重庆等沿江城市水运交通的优势

(成都位置示意图,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修订)



但是商业精英们却看好它的未来发展

北上广深之外

成都是他们追逐财富梦想的最佳选择

(公司人最想去的非一线城市,数据源自2016年第23期《第一财经周刊》)



普通人津津乐道于它的生活方式

美女、美食、麻将、茶馆

似乎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全部

其舒适度之高

足以令全国人民艳羡不已

(城市生活舒适度排行榜,数据源自2016年第23期《第一财经周刊》)




在各大省会中

成都更是长期力压群雄

位列网络搜索热度榜之首

远超近年愈发炙手可热的杭州、南京

(省会城市搜索热度榜,数据来自2018年1月30日百度风云榜,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



成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大的魅力?


这也许要归因于

它对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容纳

3000年以来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升斗小民

他们逐一登临这个众生的舞台

共同营建出了

中国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城市



初生


千万年前的中国大地

造山运动如火如荼

横断山脉、大巴山脉、巫山、大娄山持续隆升

它们分别从西、北、东、南四面合围

中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盆地

即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地形图,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apsForFree)


其中

盆地西侧的横断山脉尤其高峻

山地中发育出了巨大的冰川

冰川以及冰川消融、降水形成的河流

裹挟着砾石泥沙冲出峡谷

不断在山前的盆地内沉积

(河流在山前形成的冲积扇示意图,它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之一,图片源自@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星球研究所修订)




历经上百万年之后

龙门山、龙泉山之间

沉积物的厚度已经超过300米

面积更是达到9500平方千米

成都平原

就此诞生

(本处成都平原面积为狭义范围,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apbox)



两山夹一平原的成都

占据了四川盆地内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

堪称精华中的精华

它风景秀丽

既有中国东部常见的青翠大山

又可仰望终年积雪的西部雪峰

(上方为贡嘎,下方为龙泉山,摄影师@嘉楠)



海拔5353米的大雪塘山势耸立

为成都市域内的最高峰

(下图为西岭雪山景区,大雪塘峰即其最高峰,摄影师易思超)



高大的山体助力成都形成发达的水系

山涧碧水叮咚

(青城后山,摄影师@贺磊)



叠瀑潺潺

(天台山长虹瀑布,摄影师@罗政)



平原上河网密布

尤其岷江进入平原后

水势平缓、多出汊道

每隔3-5千米便有一条较大的河道

是四川盆地河网最稠密的地区

(成都水系图,包括了后来的人工河道,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Google)




密布的河网带来大量沉积物

饱含营养元素众多的腐殖质

平原因此愈发肥沃

(白鹭湾湿地公园,摄影师@曹明雄)


肥沃的土地

以及从平原到高山高差巨大的垂直自然带

孕育出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包括2600余种种子植物、237种脊椎动物

珍稀的大熊猫、小熊猫皆生活其中

(第1张为大熊猫,摄影师@李雪松;第2张为小熊猫,摄影师@严肃)



另一方面

成都虽然紧邻地质活动活跃的横断山区

却拥有非常稳固的地块构造

平原上厚达数百米的沉积层

也易于吸收和消减地震波的能量

因此极少发生破坏性地震

(成都附近的断裂带,示意图源自@《Exploration of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at Pingtong Town,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修订@朱亚琳/星球研究所)


风景优美、水系发达、土地肥沃、动植物丰富

却又极少地震灾害

成都的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正所谓

(出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现在

舞台已经就绪

只待谁人登临



王侯将相


岷江上游的古蜀人

率先发现了成都的价值

他们顺江而下

翻越重重山岭进入成都平原

(出土于金沙遗址的铜立人古蜀人形象,矮小精干,脸形瘦削,杏眼圆睁,头戴弧形齿饰太阳帽,放在现在也颇为时尚;图片源自@金沙遗址博物馆)



条件优越的成都奠定了古蜀王的霸业

距今约3000年前

一座规模庞大的都城

出现在成都市区的西北部(金沙遗址)

古蜀王坐镇其中、统辖四方

(金沙遗址博物馆,摄影师@张艳)



精美的金器、巨大的象牙

装点了蜀王的仪典

金沙遗址出土金器高达200多件

是中国出土金器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先秦遗址

象牙数量更是多到数以吨计

令人瞠目结舌

(金沙遗址黄金面具,摄影师@李滨)


高超的工艺、超前的审美

凝结了蜀王的精神信仰

四只展翅飞翔的神鸟

被刻画在一片仅有2毫米厚的金箔上

围绕着太阳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箔,禁止出境文物,该图案于2005年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摄影师@Siyuwj/维基百科)



2300年前

古蜀国被秦国所灭

新上任的蜀郡太守李冰

带来了一个更为宏大的使命

成都不但要成为治理蜀地的中心

还要担当统一中国的大后方

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启动了

即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摄影师@唐潮)



李冰组织蜀人移山凿河

将时常泛滥的岷江一分为二

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行洪

(都江堰,最左侧细长的河道为沙黑总河,中间为外江,右侧为内江;摄影师@余明)



都江堰的成功建设

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不知饥馑

原本属于关中平原的“天府”美誉

也很快被成都平原取而代之

在随后长达30年的秦统一战争中

来自成都的粮草、兵器

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秦王的统一大业终成

(成都郊区冉义镇农田航拍,摄影师@周世俊)



不仅是秦王

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汉王刘邦

同样将成都视作大后方之一

他安排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

而萧何也因“收租”得力

被刘邦定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

(上文引语出自《史记》;下图为崇州重庆路油菜花田,摄影师@徐浩伦)



成都人则感念李冰之功

将其奉为四川保护神

李冰次子也被演绎为著名的二郎神

这便是流行于四川的“川主信仰”

鼎盛时期相关庙宇多达500余座

(都江堰离堆公园伏龙观,奉祀李冰父子;四川以外亦有称杨二郎为二郎神;摄影师@唐潮)



1700年前

魏、蜀、吴三国鼎立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以成都为中心经营蜀地

然而三国之争的关键并非智谋多寡

而是中原、吴越、巴蜀

三大核心区的经济实力角逐

蜀汉虽有成都平原农业之利

终究疆域狭小、国力薄弱

诸葛丞相必须为蜀汉找到新的财赋来源

一种“上等奢侈品”进入他的视野

即“锦”

(《太平御览》转引《诸葛亮集》)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秦汉三国时期的成都盛产蜀锦

其品质冠绝中华

不但被当地达官贵人竞相购买

还出口魏、吴,远销异域

(东汉魏晋时期著名的蜀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历经千年色彩依然艳丽,八个汉字清晰可辨;摄影师@刘玉生)


为控制蜀锦的生产

蜀汉政府在成都城西修筑官府作坊

名为“锦官城”

成都因此多了一个美丽的别称

“锦城”或“锦官城”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量冠以“锦”字的地名也在成都涌现

织锦作坊所在地被称为

锦里

(现在的锦里已演变为成都著名的商业街区,摄影师@刘承徭)




织锦工人濯锦之江被称为

锦江

(流经成都市的府河、南河,即为锦江;下图为锦江朝霞,摄影师@樊哲)


但是

诸葛丞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锦也在后来被苏浙丝绸超越

诸葛亮治蜀的功德却被成都人永久铭记

他们修建起规模宏大的祠庙

武侯祠

其内广植松柏竹木、气象一新

正如诗中所云

(唐代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武侯祠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但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摄影师@张艳)



古蜀王、秦王、汉王、李冰、诸葛亮

王侯将相们在成都建功立业

一批新人也已经摩拳擦掌

等候登场



文人雅士


先秦及秦汉时期
成都经济虽然有了一定发展
但文化上仍较中原落后许多
蜀人自己便说
(出自《三国志·秦宓传》,指西汉初年的状况)

“蜀本无学士”

到了唐宋时期

成都经济达到鼎盛

人称“扬一益二”

(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政局安定之时

文人雅士以游历成都为风尚

例如王勃、卢照邻、李白、陆游等

(出自清代李调元《送朱子颖孝纯之蜀作宰》)

“自古诗人例到蜀”

中原板荡之际

文人雅士又纷纷以成都为避难所

尤其以安史之乱、唐末五代战乱时为最

(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描绘的是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途中场景,有争议,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公元759年

47岁的杜甫逃难到成都

寄寓寺庙少许时日之后

便开始营建自己的新家

他向亲戚借得银钱、向县官借得苗木竹子

甚至瓷碗也是朋友襄助

数月之后

著名的杜甫草堂便落成了

(杜甫草堂梅园的茅草屋,简陋而别致,摄影师@樊哲)



草堂前的小径两侧栽满花木

当朋友到访时

杜甫在诗中高兴地写到

(杜甫《客至》)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草堂花径,红墙夹道为后世修建,摄影师@阿杜)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杜甫

也终于有闲情逸志欣赏成都春日的美景

西岭雪山在他的笔下一举成名

(杜甫《绝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现在的大雪塘周围被称为西岭雪山,但更可能的是幺妹峰;下图为现今西岭雪山的一处滑雪场,摄影师@惠志杰)



在杜甫到达成都的30多年后

女诗人薛涛也随父入蜀

不曾想,父亲很快病逝成都

她被迫沦为乐妓

在达官贵人的宴席间侍酒作诗为生


当时人们作诗的纸张幅面宽大

占居主导地位的男性诗人

在其上挥毫洒墨,气势恢宏

内心细腻的薛涛认为

应该有一种精致的、更符合自身喜好的纸张

她决定亲自动手

从井中汲水,自行制作小型纸张

并将纸张染为更为女性化的桃红色

(薛涛井,传说薛涛曾在此汲水,摄影师@卓远)



这种小型书写纸一经问世

便成为文人雅士中的时尚之物

后人不断仿制

人称“薛涛笺”


薛涛暮年居于浣花溪之侧

成都人在锦江边修建起一组壮丽的建筑群

以资纪念

望江楼便是其中之一

(望江楼,摄影师@王新刚)



随着文人雅士的增多
成都逐渐变为一个艺术氛围极为浓郁的城市
满城的人们都在谈论诗文、绘画、音乐
杜甫记录道
(杜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再加上成都人天性乐观

生活中充满了幽默与欢乐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出土于成都天回山,因极富喜感,而被誉为东汉第一俑;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城市里大兴悠闲享乐之风
人们享用着美食、美酒
歌舞宴饮、鼓瑟吹笙
(陶舞俑,现藏于成都博物馆,摄影师@石耀臣)



李商隐在诗中言道
(唐代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意为成都的美酒可以用来度过晚年,更何况有像卓文君这样的美女在当垆卖酒)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户外的游乐尤其盛大
而且是全民出动,官民齐参与
(宋代《岁华纪丽谱》)

“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凡太守岁时宴集······士女栉比,扶老携幼,阗道嬉游”

成都人还花大力气整修许多景点
使之成为游乐胜地
例如浣花溪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今日浣花溪公园,摄影师@曹明雄)


他们广种花木
包括海棠、桅子、杜鹃、梅花、银杏等
最为著名的当属芙蓉
成都也因此又被称为“蓉城”

(红梅树下的成都人休闲生活,摄影师@朱建国)



为方便观赏美景
他们又建起大量亭台楼阁

(合江亭,摄影师@王新刚)



包括著名的“观景摩天楼”
散花楼

(散花楼,李白登临后曾作名诗《登锦城散花楼》,摄影师@周世俊)



安顺廊桥

(安顺廊桥,创建年月无考,重修于清代乾隆年间,摄影师@毛峰)



与此同时
宗教活动更加兴盛
隋唐时期成都地区可考的佛教寺庙多达43处
著名的玄奘法师便在其中一处寺庙受戒

(文殊院鸟瞰,摄影师@罗政)



风景秀丽的青城山更是遍布道观
成为道教名山

(青城山上清宫,蒋中正题字,摄影师@唐潮)


李白、杜甫、薛涛
诗文、绘画、音乐、美酒、游乐、宗教
文人雅士的成都已经如此丰富多彩
随后
真正的人间烟火即将点燃
它将让成都更加引人瞩目


市井小民


元明清朝代更迭之际

成都不再是安定的大后方

频发的大屠杀令成都人口锐减

尤其明末张献忠两次屠城

成都几乎成为空城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

一直到20世纪的抗日战争期间

来自湖广及其他省份的新移民

大规模进入成都

其人口结构发生前所未有的大换血

(明代成都人的形象,彩釉陶侍从俑,成都五里墩出土;此陶俑头戴大帽,衣着上蓝釉,表情生动;图片源自@成都博物馆)



新的村镇在成都平原上迅速崛起

星罗棋布、大小错落

(邛崃平乐古镇,摄影师@尹贵成)


大地主们建立起超级庄园

(刘文彩的刘氏庄园,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之一,摄影师@朱建国)


客家人将土楼引入成都

(洛带古镇土楼,摄影师@石磊)



满族人则按北方的习惯

建立起类似胡同的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现为著名的商业街,摄影师@叶青)



移民们带着各自原籍的生活习惯、方言

五方杂处、互相通婚

最终在成都这个熔炉中形成了

全新的成都人

王侯将相、文人雅士主导的成都文化

让位于更具烟火气的市井文化


他们融合南来北往的饮食

创造出平民化的川菜

火锅、串串香、担担面、赖汤圆

肥肠粉、钟水饺、夫妻肺片、伤心凉粉

麻婆豆腐、兔头、锅魁、龙抄手

达官贵人、贩夫走卒皆可大块朵颐

(摄影师@朱建国)



他们将江苏昆曲、湖北汉剧、陕西秦腔

与四川高腔、灯戏等诸多地方声腔融合

形成川剧

尤以变脸、吐火著称于世

(摄影师@朱建国)



他们让茶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

三教九流,会聚一堂,不讲等级,无需礼仪

喝茶聊天,乱摆一气

(“摆”为四川话,意为聊天;下图为露天茶馆,摄影师@朱建国)



他们让麻将成为全民运动

无论老幼、无论寒暑、无论高低贵贱

麻将桌构成了成都最大的社交网络

(麻将之河,摄影师@朱建国)



底层文化的兴盛

使得明清时期成都小商品经济愈发繁荣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

川军将领杨森仿照西方在成都修建新式马路

时名“森威路”

江浙商帮、北京商帮、四川商帮沿路设店

仅此一条马路所集中的商业资本

便占到整个成都的7成

形成了当时成都的中央商务区

森威路后来的名字更加广为人知

春熙路

(春熙路,得名于老子《道德经》:“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摄影师@张盛)



商业的繁荣、人口的增长

促使成都在1936年便开始规划环城道路

一环紧靠城墙,长约15千米

二环环绕市区,全长28千米

使得成都成为中国最为典型的环路交通城市之一

(二环高架清水河大桥,采用川剧脸谱造型,摄影师@王钰权)



西式高等教育

也于这一时期引入成都

1910年多个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会联合成立

华西协合大学

大学所在地被称为华西坝

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兼具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宫廷花园之美

(第1张华西口腔健康教育博物馆,摄影师@王新刚;第2张四川大学华西校区钟楼,摄影师@朱建国)





千千万万个市井小民

他们中的多数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字

却共同推动了成都的全新繁荣

川菜、川剧、茶馆、麻将

商业街、环城道路、新式教育

让成都充满了包容万千的人间烟火



今日成都


今日的成都

走过3000年的沧桑

(大慈寺和远方的现代建筑群,摄影师@樊哲)


各类新式建筑

拔地而起

(从339电视塔上俯拍IFS高楼夜景,摄影师@张盛)



商业繁盛

(成都IFS进击的大熊猫,摄影师@李毅恒)


交通发达

(成都中轴线天府大道,摄影师@樊哲)



与全球联结紧密

(双流机场上空归来的飞机,摄影师@谷臣澄)



人们的生活方式前卫而多样

(成都市体育中心,摄影师@张乃贵)


并充满文艺的追求

(第1张方所书店,摄影师@张盛,第2张四川省图书馆,摄影师@卢俊江)




未来更加可期

这就是成都

烟火人间3000年

(天府广场,摄影师@伊伦迪尔)



P.S.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段渝、谢辉、罗开玉、谢元鲁、粟品孝、陈世松、李映发、张莉红、张学君、何一民等著《成都通史》

P.P.S. 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地理、地质、天文、历史、考古、生物、建筑等各领域学霸,详情请点击菜单栏:研究所-星球研究员

P.P.P.S. 感谢航拍四川对本次摄影作品征集的大力支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