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好一段时间的电影风格&景深氛围了,我这个设计门外汉就来班门弄斧一下好了,只知皮毛,求拍砖拍死我哈哈哈~
事先申明一下:禁止一切站外转载&商用。
以及老惯例,后期见光死的可以退散了,另外这个文章同样非常长,5000+字&90张配图,请耐心阅读,谢谢。
再打个广告:
超链接传送门:
————————————————————————————————
首先前期拍摄方面,我毕竟不是拍电影的,所知甚少,因此我就稍微提一下,以免误人子弟,就个人经验而言,我推荐拍摄弱光环境的室内,或者光比较为戏剧性的室外即可,总之【光线可以弱但是光比绝对不能平平淡淡】,至于人为布光布景这些的,我觉得如果都研究到这层次的骚年了也没必要看我这半桶水心得了吧?
影调色调等方面,简而言之就是要灵活结合一切能产生反差的元素来制造出戏剧性、氛围感,比如明比之暗,近较之远,虚与实,色环上的色相对比关系,饱和度变换后的色调统一等等,以上各个元素都可以相互辅助、合作,并不存在什么冲突关系。
我一般通过透视关系来决定明暗调的分布,一般来说室外的环境,比如能看到天际线的场景,透视会复杂一些,无限远的部分在中部,而上下则是相对拍摄者较近的部分,室内的场景或者无法看到天际线之类的,比如一堵墙前面这样的室外场景,则较为简单。
引用一张来自原文的图,室内无限远的情况。
搞清楚透视关系之后,就该决定影调分布了,无非就是近亮远暗,近暗远就亮,比如一般日落日出这种环境下,就是近暗远亮就好,但是都需要保证主体的亮度足够否则就凸显不出主体了
奠定基本的影调分布之后就是决定色调分布了,摄影的后期不像插画、商业海报等这样的平面设计那样有那么高的可控性,所以前期还需要你自己来多跑路观察,挖掘出具有戏剧性的光比,同时色彩元素尽量少的场景。
附上这张zevendesign前辈的个人总结,左边是近亮远暗的色调分布,右边是近暗远亮的色调分布,并不需要全用到,一般能用到三种就够了,多了反而乱,而如果实在不存在什么明度上的变化时,那就在其他方面,譬如饱和度上下功夫即可,依旧以ZEVENDESIGN原文的图来举例,
比如这张读书的骚年
以及这张停机坪
虽然大体色调都是蓝色为主,但是随着远近位置的变化,前景色彩较为丰富,中景和背景则基本统一为蓝色调了,同理,此时强化一下虚实的反差关系也能更好的营造景深氛围。
附上三张我的个人实例&草图分析。
自然历史博物馆内,透视很简单,右侧柱子是最近的,同样也是最暗的,其次是地板,左侧墙壁,主体居中景,色调分布自然是暗部填充蓝&绿,之后像红橙黄过渡,主体两位逗比正好穿着蓝色,更能制造出和环境的暖黄氛围的对比。
色环关系类似这张原文中的海报。
这次的后期教程图,清晨6点的格林威治公园游乐场,这张的透视就属于能看到天际线的情况,所以无限远在中部,当为最亮的部分,中景草地比较入镜只能留着了,算是暗部,前景和顶部天空算近景,为最暗部分,主体等公交车的背包客虽然站在最近的部分,但是还是可以提亮他保证存在感。
颜色同样的,尽量少,大致关系参考这张色环,我的草图已经分析的很明确了就不赘述了。
最后一张其实没有什么电影感,单纯讲一下如何营造景深氛围,和之前提及的停机坪、读书骚年那两张图差不多的思路,主题为了体现温馨所以选择了暖色,但是因为是下雨所以需要降低饱和度,体现点阴冷感,前景部分色彩明显较为丰富,也稍微暖一点,而背景部分基本就同化为同一个色调了,同样的虚实上也存在着反差。
再次强调一次,就如同我在之前的时间切片教程里多次提及的那样,前期十分重要,好的前期才能给予后期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反观这张吹泡泡的姑娘就是一张明显的反例,后期思路其实还行,但是1、1635 F4IS的镜头光圈太小,最大只有4,所以无法虚化背景,造成画面很杂乱,2、没有避开过亮的天空,使画面整体光比有点乱,所以整张来说瑕疵太多。
好了分析差不多了,接下来讲讲具体后期方法。
打开手机,下载足迹/美图秀秀等电影特技APP,duang一下就好了,OVER,谢谢收看……………………
才怪。(我赌5毛有一半人直接把俺拉黑了)
那么正片开始~
首先,我使用到的工具有:
Photoshop 2014CC (CC也可以)
Lightroom
Nik collection 中的Viveza, Color efex
半岛雪人前辈的Starstail付费版(用以建立亮(灰)度蒙版等)
从别人的整理中下载到的PS中的颜色查找功能的3Dlut,具体使用方式这里不做赘述,
lut的整合下载链接都在这些教程贴里的,我就不贴出来了。
蒙版擦好后,记得使用CTRL(command)+D取消对选区的选择。
接下来套用17v5 filmcontrast_Kodak2383_log2hd_ConstLclip,
单独来看,这是个对比度非常高的LUT,主要用来提升质感,同样会改变红橙黄三色的色相,不过不算很多,这里我只需要它来增加部分区域的质感,即分别针对高光部分和暗部部分进行处理,
点击图层蒙版部分,CTRL(command)+I反向,使蒙版变为100%黑色,也就是失效,
找到亮度蒙版中的H2蒙版,CTRL(command)&点击建立选区,
笔刷使用前景色100%白色,擦出天空部分,中景帐篷,公交站牌等高光区域,
之后,同理,以L2蒙版建立选区,擦出路面和右侧告示牌部分,最后记得取消选择。效果如图,这样,初步的明暗调子关系和色调就建立起来了。
接下来套用Fuji Superior 200 FC,
这个LUT会大量红橙黄绿的色相并且提升其亮度,会让整个画面变得很暖,单独来看,整体来看,这里我只需要它来凸显人物主体。
和之前同样的操作,从H1蒙版来建立选区,不做赘述,效果如图。

不过看起来脸红过头了,那索性就舍弃掉这个LUT对色相变更的作用,点选图层模式,明度,只保留明度更改即可。
这一步并不是必要,但是养成分组整理好习惯没错的,多选图层,
使用CTRL(command)+G建立分组,命名为LUT,
对比一下套用LUT前后的区别。
分别建立色阶&曲线调整图层,图层模式为明度,即尽量减少对颜色的影响,只修改明度,建立色相饱和度&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同理,图层模式选择颜色。
稍微变动色阶,提亮整体画面的同时适当增加对比度。
设置曲线高光部分为S型,注意看高光部分,此处只针对高光,别的部分要用蒙版遮盖,也就是其作用仅仅是压暗高光的同时尽量增加其对比度。
蒙版操作和之前一样,反向曲线的蒙版,并对H3通道建立选区,擦出天空部分和帐篷,
并修改图层模式,不要影响最高光部分,同时降低图层透明度为76%。
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稍微提升主体人脸的肤色饱和度&火烧云饱和度,并用蒙版遮盖住旁边背对镜头路人的包。
复制一层色彩平衡,
第一层只修改阴影部分,对阴影填充青色,绿色和少许蓝色,

并使用渐变工具(G),前景色黑色,背景色白色,对蒙版拉一个从上到下的渐变,即只针对图片下部做出调整,并用60%不透明度的笔刷稍微擦除对主体人物的影响,用以和前景的“暗调”相呼应,与背景的“亮调”进行反差,大致效果。
同理,对高光部分,也就是上部天空,填充红色紫色蓝色,并且同样的建立渐变蒙版,效果如图。

新建图层,点击图层,shift+F5,填充,内容选择50%灰色,并且更改图层为柔光即可。
这里我为了省事儿建完以后就直接复制了一个,然后一个添加高光蒙版H2,一个添加暗部蒙版L2,擦得时候方便点,实际上还是单个图层不依赖选区擦会更灵活一些,因人而异吧,
使用减淡加深工具还是用笔刷刷也看个人习惯就好。

具体怎么样减淡加深我就不细说了,不是重点,自行搜索即可,大致思路就是提亮高光,压暗暗部,有时候适时的提亮暗部也可以,对比一下。
先使用变暗/变亮中心点,制造一些暗角,并且将中心放置在人物上。
接着使用色调对比,强化质感,使用减号去除对边缘、路面的影响。
使用淡对比度,增加一些对比度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动态范围,同样的方式建立控控制点。
使用魅力光晕,使整幅画面变得更加柔和,同时使用控制点消除其对人物主体和火烧云的影响,防止锐度损失。
大体上的影调色调质感等基础都奠定完了,接下来就是保存PSD/TIFF,并导入到LR,做最后的局部调整(使用LR纯粹因为图省事儿)。
将保存后的PSD/TIFF导入到LR,先加一些暗角,
并且稍微提亮曝光度,微调饱和度鲜艳度,清晰度,
效果类似变暗变亮中心点功能,收束视野用。
使用分离色调,对高光填充橙黄,暗部填充青色,
并在HSL中稍微降低蓝色饱和度,增加橙色红色的饱和度,
作用主要是加强明暗调的对比关系,同时让画面颜色更加符合之前的规划:红——蓝&绿的关系。


打开渐变滤镜功能,对天空上部,也就是根据透视关系,靠近拍摄者的那部分做一个渐变,降低曝光,些许色温,饱和度清晰度,以及填充一点蓝色,

再新建一个渐变滤镜,对左下角路面降低色温,饱和度,以及填充一些蓝色,用来弱化背景的存在感,并且统一色调。

打开径向滤镜功能,勾选反向蒙版,对主体人建立一个径向滤镜,提亮曝光度,一些色温,以及质感,

再对远方日出部分建立一个径向滤镜,提亮曝光度,对比度,压低高光,增加质感等。
LR部分很简单几部就搞定了,剩下就是最后一步,将图片导出到硬盘,再导入到PS里,设置背景色为100%黑色,并使用裁剪工具(C),设置比例为16:9,
此时裁剪框的中心点默认位置为图片正中央,
直接按住shift+alt(Option)拉动左上/右上随意到裁剪框与原图边缘左右两侧重合为止(Tip:按住shift可以使选框按照原来的固定比例变换,而按住alt(Option)则是让选框咦你设置的中心点为中心移动),多出来的留白部分会自动被背景色填充。

建立参考线,设置在图片中部,然后使用文字工具(T),

打出一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字幕,有英文逼格更高,再使用移动(V)沿着参考线将文字图层对齐就好。
惯例附上小图PSD,进LR前的部分:
以上就是我的国产电视剧风格的后期心得,多谢滋瓷,禁止一切站外转载&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