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说:“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这话不假。都说认识一个会做饭的朋友,是件美事。不仅嘴上有福,对方在人品方面,也是极为慷慨的。
1934年,梁实秋谋得教学主任一职,但课多钱少,经济窘迫。
那时,胡适经常邀请梁实秋到家中做客,请他吃饭。
梁实秋第一次去胡适家的时候,胡适家做了个他爱吃的“一品锅”。
“一个大铁锅,口径二三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还有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那道菜文火慢炖,色香俱全,令梁实秋终身难忘,而那一顿顿家宴,也帮助梁实秋度过了困顿时期。
与爱做饭的人交朋友,很多时候不像“流水知音”,而更像“酒肉朋友”。彼此在饭食之间坦诚相待,每一道菜都是真挚的关心,浓浓的情谊。
生活中不难发现,爱做饭的人,往往更受人欢迎,他们热情、慷慨、善良且有创造力,他们对待亲近的人,充满温暖和爱。
爱做饭的人,最值得深交。
与他们相处,你会恍然觉得,生活原来这般富有情趣,哪怕再坚硬的时光,也变得柔软了。
擅长做饭的人,一定会安排生活。他们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样食材,在做好、吃好每顿饭的过程中,充满了他们对生活极致的敬意和热爱。
苏轼一生仕途波折,屡次被贬,但他善于苦中作乐,奔波失意时,总能从美食中找到慰藉。
经“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那时苏轼很穷,没有钱买美食,就买当时没人吃,但很便宜的猪肉来吃: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他还亲自下厨,享受做菜的乐趣,著名的《猪肉颂》便是这样来的: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每一句诗,流露出的不是愤懑与煎熬,而是在浮沉岁月里,对生活愈加温柔。
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他鼓捣出来的菜肴味香而色美,与诗作一同流传千古,那份对生活的热情,至今令人动容。
表叔,总被大家笑称为“家庭主夫”,他欣然接受。
表叔热衷于挑选食材,再把它们做成一顿顿热乎乎的饭菜,呈现在饭桌上。
哪怕在阴雨的周末,很多人会选择拿起手机点外卖,表叔则会换上雨鞋撑起雨伞,去超市买来新鲜的蔬菜水果,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他把所有对家人的温柔与关心,都糅进了一蔬一饭,一汤一菜里。
有一回,在他们家聚餐,他为大家准备了满桌的美食。菜已上桌,表叔却惊呼:红烧鱼上面撒点香菜会更好看,更好吃。说完便出门买去了。
一盘没有撒香菜的红烧鱼,其实亦是美味,根本无伤大雅,但对于表叔来说,这样的小遗憾便是对口腹的委屈,是对家人的敷衍,是对生活的将就。
爱做饭的汪曾祺先生曾说:
“看看那些碧绿生青的、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而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盘盘见底。”
幸福的家,离不开一个热气腾腾的厨房。
等千帆过尽,风景看遍,许多人才渐渐明白:原来生活,就是生起火来过日子,一屋子热气,才是一个家最美的状态。
一个有趣的灵魂,既能沾满烟火气,也能高贵且干净。
在厨房这一片小小天地,不管是什么食材,在爱做饭的人的手下,都能有万千变化,化身成为美味佳肴,抚慰宾客们的心和胃。
一个欣欣然,愿意亲自下厨的朋友,已经十分难得,待热腾腾的饭菜上桌后,一起吃肉、畅谈,共同享受小半天的轻松愉悦,真乃人生一大乐事。
余生,愿与能吃到一起的人并肩,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意趣盎然。
欢迎光临 【旅图网】 (http://trav-phot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