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图网】
标题:
寒露时节话三候
[打印本页]
作者:
蜀峰
时间:
2015-10-8 16:41
标题:
寒露时节话三候
本帖最后由 蜀峰 于 2015-10-8 16:43 编辑
[attach]346[/attach]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千年来经验的积累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15前后天。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蕴藏的无限智慧。寒露是秋季第五个节气,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七节气。十五天短暂的寒露时节按候又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attach]348[/attach]
“一候鸿雁来宾”说的是寒露节气中的前五天鸿雁排成结伴南飞或一字或人字形, 雁过留痕在秋日的下天空中的靓丽的身影,南飞雁,雁南飞,雁叫声声盼春归;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此时已经进入寒露第二阶段。深秋天寒,气候越来越冷,平时叽叽喳喳的雀鸟皆已躲藏起来不见踪影,而古人见到海边出现很多的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寒露将过,此时满山遍野的菊花已凌霜怒放,给萧瑟的深秋带来一片盎然生机。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在一片萧瑟中花开灿烂,连古人都觉得深秋中的菊花是仙草神花,不愧为岁寒三友!
[attach]349[/attach]
寒露时候,已是蝉噤荷残,白云红叶,与蓝天上飘动的朵朵浮云有得一拼的就数遍野的棉花了,更加洁白、温软、清香的棉花白啊,“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赶紧摘棉花吧。此时的农民是够忙活的,从秋分起就黄了半片田野的沉实稻子也该收割了,所谓的“寒露不割禾,一夜掉三箩”,忙忙碌碌的皆是归来的庄稼人,好在如今有了收割机,不必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受那份罪了,不过还得赶时间,要等到丰收的稻谷颗粒归仓才算是大功告成。收完稻子,总得休息几天了吧?不行,“寒露种菜,霜降种麦”,时节可不等人,这之后啊,有藕田的,又要踩藕了,地里嘟嘟摇铃的黄豆也得收了,田埂上硕大的向日葵匾也该砍了,还要收玉米,收红薯,收花生,树上的银杏果也该打了……
欢迎光临 【旅图网】 (http://trav-phot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